慈安堂中医门诊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中医讲坛 >>中医药报 >>

 

聂惠民:中医师承要潜心侍诊方得真谛

 

 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中医要创新,更要传承,该传承什么?如何传承?近日,在由中国中医药科技交流开发中心主办的“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传承座谈会”上,国医大师和知名专家达成一致意见——

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年来加大了对中医师承教育的重视,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已经开展了五批,日前又发文要求进一步落实传统医学师承人员的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工作;此外,除以前的名老中医工作室外,最近又建立了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该局副局长李大宁在会上表示,通过多种举措,“使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得到进一步的继承。”

各地也纷纷响应,推出相关政策以支持中医传承工作。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副局长屠志涛介绍说,该局自2007年启动“薪火传承3+3工程”以来,已建立名老中医3+3工作室(站)108个,形成了由首都国医名师、“3+3”工作站站长、中青年名中医组成的人才梯队。“这还远远不到位。”屠志涛认为,中医传承工作要做的还很多。

相应的机制和支持政策有了,中医传承工作到底要传承什么?作为指导老师,与会的名老中医一致认为,不仅要传承名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还要传承医德。

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启动了着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博士后研究工作。张伯礼表示,要求博士后学到老师学术思想的真谛,即对疾病理法方药的认识系统,要把老中医的治疗经验、治疗方案、用药的精华真正传承下来。“不是论文写得好就可以,必须由老先生点头认可传承其精华才行。”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聂惠民北京慈安堂中医门诊中医医院出诊专家。是该校首届毕业生,她教育弟子,要继承为先,弘扬为续,创新为贵。她认为,只有继承好了才能弘扬,如果有创新则可贵。而传承方面,既要传承仲景学术,也要弘扬仲景精神,也即医术医德并重。

本文开头提到的青年中医张雷在跟师过程中,除学到李寿山的学术经验外,更对李老的高尚医德由衷敬佩。对每一位就医的患者,李老总是亲自接诊,认真细致地诊治。有段时间,张雷在诊疗中屡屡受挫,李老送给他两句话:“医疗水平有高低,尽到责任心无愧。”这让张雷时刻记住,对每位患者都要尽心竭力诊治。

 

方法:勤奋踏实,传承精华

 

“不断跟师抄方,抄着抄着就有了老师的思想”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对张锡纯、施今墨、任应秋等112位近现代名中医的成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这些名医都善于治学,勤于实践。他们熟谙经典、旁及各家,能学以致用、并在临证精勤不倦。而这些正是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方法,“除了勤奋踏实,没有捷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姜良铎教授深有体会,他工作四十多年,曾跟师张学文大师和董建华院士。“我认为跟师要做好两点:一是抄方,必须老老实实、不折不扣、长时间跟着老师抄方,要下大功夫。不抄方绝做不到继承,要抄到自己有感觉之时才可以。二是案例教学,要一个病人一个病人学,一个症一个症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到老师的学术经验。这是中医传承的不二法门。”

李祖珍是“西学中”,毕业到北京中医医院工作后,一直跟随关幼波等诸多名家学习,每天勤勤恳恳跟随老师抄方,“直到来一个病人,会以老师的思想来遣方用药。”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花宝金是第一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该项目旨在通过组织学员“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探索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进一步加强中医临床人才队伍建设。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花宝金认为,跟师学习方法很重要,而抄方是传承老师学术经验最有效的方法。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庆国师从刘渡舟,他认为,中医师承,首先是师生互选,带徒不在多而在精;二是真正跟师就得抄方,“病人一来就知道老师要开什么方”;三是诚心拜师要有仪式;四是传承老师的学术,要注重流派传承,培养新的名医。

张雷是中医师承的受益者,尽管只有35岁,但在锦州当地已颇有名气,年诊治量达1万多人次。日前,澳门特区前特首何厚铧的妹妹在锦州生病,当地政府请张雷为其治疗后痊愈。“跟师学习,一定要勤奋。老师临终前,把我托付给二师兄白长川,让他继续带我。我一定会加倍努力,争取多传承到老师的学术经验。”


聂惠民老师的相关推荐:读聂惠民《聂氏伤寒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