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线上
汽车第十八团的光辉岁月
在新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有这样一支功勋卓著的部队——川藏线汽车第十八团(78526部队)。
汽车第十八团的历史渊源流长,其前身可回溯到 1938 年成立的八路军总兵站汽车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支汽车队就已肩负起重要使命,为抗战胜利贡献着自己的力量。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历经多次改编与整合,它不断发展壮大。1950 年 1 月,西北军区汽车团在重庆改编为西南军区辎汽三个团,这成为了汽车第十八团的直接前身,为其后续的辉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51 年,是汽车第十八团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为配合 18 军进军西藏的伟大战略任务,西南军区辎汽一、二、三团分别改编为汽车 16团、17团、18团。这里主要介绍十八团。从此汽车第十八团正式诞生,初次驻地位于重庆,后因任务需要,迁至四川丹棱、洪雅、眉山等地。彼时,川藏公路尚未全线贯通,进藏物资运输困难重重,而汽车第十八团却毅然决然地承担起从重庆向成都运输进藏物资的艰巨重任。当时,部队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车辆陈旧老化,运力严重不足。
成立初期,汽车第十八团的首要任务是配合 18 军进藏物资准备工作。面对运输难题,战士们发挥聪明才智,积极开展节油节能技术创新。其中,改进化油器这一举措成效显著,大大提升了运输效率,使得该团成为全军节油的典范。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体现了战士们的智慧与创造力,更彰显了他们克服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
然而,1953 年 2 月,根据部队整体战略调整,汽车第十八团奉命撤销,部分人员与装备并入汽车 16 团和 17 团。尽管它作为一个独立编制的部队不复存在,但它所留下的精神财富却依旧熠熠生辉。
1965 年,以总后勤部重庆办事处汽车独立营为基石,汽车第十八团重获新生,犹如一颗新星在军事舞台上崭露头角。1974 年,它转隶成都军区后勤部成昌兵站部,从此深深扎根于川藏线这片充满挑战与艰辛的土地。此后的四十余载,岁月更迭,时光流转,该团始终坚守岗位,常年肩负着川藏线物资油料运输以及军区平战时保障任务。他们的足迹,踏遍了四川、西藏、云南等五省一区,成为这条蜿蜒漫长战线上最坚实的守护者。
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汽车第十八团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1968 年,在重庆执行三线建设运输任务时,受到地方派系斗争的影响,但全体官兵始终牢记使命,坚守岗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克服重重困难,确保了国防物资的供应,为国家的三线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79 年,云南方向的运输任务告急,汽车第十八团迅速抽调兵力前往支援。在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下,他们争分夺秒,日夜兼程,将各类急需物资及时送达前线,为作战行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除了参与战争时期的运输保障,汽车第十八团在维护国内稳定和抢险救灾中同样表现出色。多次参与西藏平叛行动,他们坚决执行任务,为维护边疆地区的和平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 年汶川地震,山河破碎,满目疮痍。汽车第十八团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在余震不断、道路损毁的情况下,争分夺秒地运送救灾物资,为受灾群众送去生命的希望,成为抗震救灾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汽车第十八团在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三次撤销与重建,分别是 1953 年、1965 年和 2018 年。这看似曲折的经历,实则深刻反映了军队现代化改革的历程。每一次撤销,都是对军队结构的优化调整;每一次重建,则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重新出发,适应时代发展和军事战略的需要。
在川藏线上汽车第十八团的官兵们面临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缺氧带来的身体不适,车辆在恶劣条件下出现的各种故障,以及随时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都如同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威胁着每一次出行。
面对困难积极应对,通过不断总结高原行车经验,改进车辆性能,化油器技术革新就是他们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同时,“空车让重车、下坡车让上坡车”等安全行车规范的制定,体现了他们严谨的态度和对生命的敬畏。
1977 年,四营十六连进驻拉萨执行任务,在二郎山、通麦等险段创下零事故纪录。这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是无数次的细心检查、精准操作,是对每一个细节的严格把控,更是对使命的高度责任感。他们用行动证明,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专业的素养,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一代代汽车兵秉持着“艰险多吓不倒、条件差难不倒、任务重压不倒”的“三不倒”精神,在川藏线上默默耕耘。他们累计行车超 6 亿公里,运送物资 75 万吨。这一串串数字,是他们奋斗的足迹,是他们为祖国和人民奉献的见证。每一公里的行程,每一吨物资的运送,都饱含着他们对使命的坚守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018 年 9 月,汽车第十八团番号撤销,但其血脉融入陆军汽车运输新编制,川藏线精神得以延续。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番号的改变,编制的调整,不变的是他们的初心和使命。汽车第十八团的历史,是中国军队在极端环境下挑战极限、服务大局的生动写照。从解放初期的骡马运输到现代化车队,从保家卫国的战场到抗震救灾的前线,这支铁军始终紧跟时代步伐,以车轮为笔,在雪域高原书写着忠诚与担当。
汽车第十八团的故事,见证了川藏线的沧桑巨变,更诠释了人民军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传统。他们是时代的楷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让我们铭记这些英雄的事迹,传承这份不朽的精神,让川藏线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编辑:邹行时光畔.劲揽岁月诗